找到相关内容322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旅游经济与佛教文化

    三四百年,现在所有的人类的文化起源都在那段时间,大家听一听就知道了。在那段时期中国正好是春秋时期,出了老子(前604—前531)和孔子(前551—前479),大家知道,老子和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根,我们的...那个时候,那个时候正好是老子、孔子在世的时候,他们的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。几乎在同时,印度出了释迦牟尼(前565—前486),就是佛陀。他是我们佛教的始祖,他创立了佛教,这点我们在座这么多法师、...

    朱清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556760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十戒经》的形成及流传

    道德经》结合,而不是与其他的经戒相结合?这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。  首先,自西汉以来,老子就被不断神化。汉末,在蜀中出现的天师道并有尊崇老子《五千文》的做法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鲁传》注引《典略》记汉中五斗米道云:“又使人为奸令祭酒,祭酒主以老子《五千文》,使都习,号为奸令。”而从天师道中分化出来的上清派和灵宝派,相较而言,灵宝派更多地保持了汉魏天师道的传统。这主要表现在对老子的继续神化以及对《五千...

    朱大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4954900.html
  • “崇有”开“心无”

    思想,是有先见之明的。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裴頠“崇有”,并不否认“无”的作用,他对老子的无为无欲,主静守一的观点,也是推祟的,他说: 老子既著五千之文,表摭秽杂之弊,甄举静... 裴頠将老子的五千言概括为“静一之义”。他认为,老子要求人们从世间污秽繁杂的现象中解脱出来,不要沉溺在声、色、犬、马的利欲之中。老子所提倡的“自然无为”、抱朴守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3655568.html
  • 会昌废佛

   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追尊老子李聃为教祖。北朝以来的皇帝多信道教。唐朝建立后,因为皇帝姓李,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,统治者为了借助神权,提高皇家的地位,自认是老子的后代,所以推崇道教。高宗时,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。玄宗还亲自为《道德经》作注,叫人学习。尊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为《道德真经》,庄子的著作为《南华真经》,庚桑子的著作为《洞灵真经》,列子的著作为《冲虚真经》,在科举中增设老、庄、文、列四子科。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368752.html
  • 华夏文化的发祥地 终南山

    彩云衣,骑青牛而至,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。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,执弟子礼,请其讲经著书。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《道德经》五千言,然后飘然而去。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。道教产生后,尊老子为道祖,尹喜为文始真人,奉《道德经》为根本经典,于是楼观台就成了“天下道林张本之地”。 隐士之乡 终南山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它的“隐士文化”。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隐士文化|终南山|佛教名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20244890029.html
  • 安康佛教史话

    很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,那些虔诚焚修的男女信徒,将小乘佛教奉为圭臬。从而使佛教广泛流布,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潮。   魏晋时期社会上一些有闲阶级,手执尘尾,口谈玄妙,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...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。他们出自儒家,但研究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,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。何晏著《论语集解》和《道德论》,王弼注《易》和《老子》。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释,发挥老子的“以为天地万物,皆以无为为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492996.html
  • 山水禅 鼎室山

      山水禅 鼎室山   □ 彭亮 《风景名胜》 2005年第10期   这种与特定山水的情缘,只怕可以用“山水禅”来形容了。我们虽然不能如佛陀在菩提树下彻悟,老子在鼎室山得道,却也可以...与特定山水的情缘,只怕可以用“山水禅”来形容了。我们虽然不能如佛陀在菩提树下彻悟,老子在鼎室山得道,却也可以在某年某月某一天,某一处风景前,得到会心一笑的感动和喜悦。   这正是鼎室山的魅力所在。 ...

    彭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0393304.html
  • 玄奘——翻译家中第一人

    精神贯穿了玄奘的一生,他晚年翻译《大般若经》600卷,由于内容庞杂,参与译场的学生要求删节翻译,但玄奘坚持一如梵本,不删一字。这种风格在他将《老子》译为梵文时也有体现,唐皇室自称是老子后裔,三教之中尊道为首,李世民要求玄奘将《老子》翻译为梵文,玄奘很认真地对待此事,“句句披析,穷其义类,得其旨理,方为译之。”他还邀请道士成玄英、蔡晃等人参预译场,但成、蔡等人与玄奘产生了很大的争执,核心问题有两点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0344998.html
  • 基因优生的唯识心理法则

    之一的老子,有这样的大觉悟,他悟到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里说的生就是能变,有一生、二生、三生,也就是有第一能变、第二能变、第三能变。而一由道生,道是什么?为什么能生一?老子说“道可道非常道,名可名非常名。”就是说,道是通行无阻的路,但不是平常习惯的有形的路。这个道的内容可以说明,但又不是平常的语言所能说清楚的。为什么?老子进一步说: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...

    黄祖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150242.html
  • 佛教经典成立史论(三十二)

    失译杂经录中。其中说佛遗摩诃迦叶来震旦为老子,遗光净菩萨(或儒童菩萨)为孔子,遗月光菩萨(或光净菩萨)为颜回。这一般认为是对西晋祭酒王浮所妄作之《老子化胡经》之佛教方面之应答。然依据北周甄鸾之《笑道论》  (广弘明集第九所收)引用之《老于化胡经》中有:“迦叶菩萨云:如来灭后五百岁,吾来东游以道授韩平子,白日升天。又二百年以道授张陵,”之记载,则应知以老子为迦叶之转之说,乃于《化胡经》以前已经流行。又《...

    望月信亨著,印海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2564463.html